中小银行上半年处置6700亿不良资产
上市银行2022年中期业绩披露落幕。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业绩整体保持稳健,但营收与净利润增速有所放缓,业绩进一步分化。
图片源于网络
股份行与城农商行业绩分化尤为明显。平安银行净利润增速25.62%,名列股份行第一,民生银行净利润则同比下滑7.22%;优质区域性中小银行业绩增速则领跑全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20%的便有十余家,而哈尔滨银行净利润同比下滑41.89%。
毕马威特殊资产组中国兼亚太区主管合伙人彭富强表示,基于地域、性质以及经营重点等的不同,不同类型商业银行之间的盈利在进一步分化,呈现出强者愈强的市场格局。
预计未来的商业银行业绩将持续分化,不同类型银行受制于自身的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因素愈见明显,特别是一些商业银行是否已做好风险管理(减少不良)、科技应用(大数据分析)和业务战略(传统与新兴产业)的重新布局等。
彭富强表示,欠缺上述准备的商业银行,在各种挑战下盈利空间可能会进一步缩小。城农商行应尽早识别潜在的不良贷款并尽快化解,强化科技和大数据的应用并在风控和业务管理上赋能。
中小型银行正加速处置不良资产,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日前,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推动中小银行加快不良资产处置,银保监会会同财政部、人民银行认真研究相关支持政策,初步考虑选择6个省份开展支持地方中小银行加快处置不良贷款的试点工作。
中小银行合并重组成趋势
今年上半年,多数中小上市银行积极推进不良资产处置,不良边际改善较为明显,保持资产质量稳定。宁波银行、江阴银行、苏州银行等多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达到近五年最低水平。其中,江阴银行不良率降幅最大,截至6月末,该行不良率为0.98%,较年初下降0.34个百分点。
银保监会披露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中小银行共处置不良资产6700亿元,同比多处置1640亿元,并批准34家中小银行合并重组。
彭富强表示,整体商业银行在2022年和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会受到各种宏观及全球经济的影响。部分农商、城商银行因过去业务规模、所处的区域、投贷的产业和风控能力而面临更大挑战。今年银保监会发文鼓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参与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资产处置,中小银行可以得到更多渠道和方式化解不良资产。
毕马威日前发布的《2022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显示,多数国内银行有必要重新定义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定位为业务发展的原动力和一项核心竞争力。银行核销不良资产除了传统的核销、清收等,还出现了批量转让等新方式,未来随着试点范围的逐步扩大,不良资产处置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
城商行、农商行等区域性金融机构的合并与重组改革,也是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区域性金融机构进行市场化合并重组,有助于逐步降低银行不良率、增强其抗风险能力。
彭富强表示,近年,中小银行合并重组趋势已确立,并且成为化解困难银行(严重亏损和不良贷款)的方法之一。大部分中小银行在认定不良贷款的标准、估值和处置方式仍存在差异。因此,当两家或多家中小银行在合并重组前应采取标准化和专业化的尽职调查和估值,来减少重组后对不良贷款的分歧。同时,合并重组后应设立一支专职小组(特殊资产组)管理存量的不良资产,包括收集和整理不良资产的信息,为最大化回收债权创造有利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不少中小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均有所下降,资本充足率有待提高。其中,瑞丰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7.15%,较上年末下降1.7个百分点,降幅最高;苏州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6%,较上年末下降0.77个百分点,降幅最大。
《报告》指出,从内部资金看,中小银行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中小银行积极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 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快速信贷投放加快了资本消耗。
中小银行加速补充资本金。今年以来,厦门银行、常熟农商行、齐鲁银行、苏州银行、河北银行等多家银行,通过发行可转债、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多种方式补充资本金。8月31日晚,盛京银行公告,拟按照辽宁省财政厅统一部署,申请开展150亿元的转股协议存款业务对接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全额补充其他一级资本。
彭富强表示,中小银行可以考虑多方式去补充资本或防范资本不足之风险,最直接的方式应该是从业务战略上进一步优化,选择更安全、合适的客户和产业放贷,减少不良的出现;较进取的方式就是择机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增资扩股进行上市安排。
财富管理差异化竞争
利息收入是我国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在市场利率下行、信贷需求下降的背景下,净息差持续收窄,上市银行纷纷推动零售转型,布局财富管理业务,以推动非净息收入增长。
今年上半年受市场波动影响,包括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在内,不少银行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有所下滑。城农商行虽资产规模不及六大行和股份行,但通过大力开拓中业布局,加速推进财富管理业务转型,优质城商行的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实现较好增长。
上半年,杭州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8.24亿,同比增37.28%,主要得益于托管手续费收入的增长;上海银行财富管理中间业务收入7.86亿元,同比增长3.29%;苏州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7.8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65%。国有大行、股份行和区域中小银行也正加码财富管理业务。
《报告》指出,未来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截至2020年底,以个人金融资产计算,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到2025年将以10%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鉴于居民金融资产潜在的高速增长,预计未来财富管理将持续增厚银行的营收和利润,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的财富管理业务将成为银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毕马威中国资管及财富管理战略咨询总监杜剑敏表示,从商业银行布局财富管理市场意义来看,未来五年内,中国居民的可投资资产规模仍处在快速增长阶段;叠加当前“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居民家庭资产配置逐渐从房地产等实物资产向金融资产迁徙,为中国未来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这片百万亿的蓝海市场,预计未来将持续增厚对银行营收和利润贡献,成为轻资本转型的关键抓手。
杜剑敏认为,头部银行加码财富管理业务布局,深化零售业务转型,将财富管理转型上升到战略高度。大型商业银行基于其强大的客群基础、广泛的服务团队和渠道、丰富的集团资源,在财富管理体系转型升级方向上,将更多选择“全能型”的发展路径。
相比之下,区域及中小型商业银行受限于相对有限的资本、客户、渠道等资源,不能照搬大行的财富管理体系转型方式。杜剑敏指出,区域及中小型银行也有自身深耕区域、更贴近客户等特有优势,因此要走出一条符合自身资源禀赋的特色化财富管理转型道路。
在客户层面,由于区域中小银行长期深耕本土区域,往往更了解客户需求,可以更精细化地开展客群经营,深化地缘优势,同时聚焦大众及富裕客群,深挖本地客户需求,并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固的信赖关系。
杜剑敏表示,相比大行利用集团资源,区域及中小型银行可充分利用自身决策半径小、组织扁平化的特点,打通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提高行内的交叉销售和综合服务效率。因此,区域及中小型银行应更积极地融入到财富管理生态圈中,并不断探索和打造自身特色化、精品化的财富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