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贷类不良资产业务特点与展业策略
自2021年初开展试点以来,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呈现稳步发展态势。从实务来看,个贷类不良资产处置存在对处置机构能力要求高、催收成本较高、不同类型资产回收周期差异较大等难点。商业银行对个贷类不良资产主要采用自主催收和委托催收相结合等模式,同时借助法务诉讼和“互联网+”等方式提升处置效果。资产管理公司开展个贷类不良资产批量转让和处置业务,可从多措并举打造业务先发优势、建立高效稳健的催收机制、发挥个贷类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优势三方面发力。
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 预期回收率 资产处置
自2021年初开展试点以来,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以下简称“批量个人业务”)呈现稳步发展态势。根据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以下简称“银登中心”)的统计数据,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规模已从2021年一季度的0.5亿元稳步增长至2022年一季度的54.3亿元,个人不良贷款本金折扣率则由32.9%逐步回落至10.3%。随着市场规模增长,其估值定价也趋于客观、理性。
从个人不良贷款转让市场的供给端来看,近年来个人不良贷款规模增长较快。根据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历年披露的数据,银行业金融机构个人不良贷款余额由2012年末的2771亿元增加至2018年末的7103亿元。虽然个人贷款不良率较低,但内部结构差异较大。例如,2018年个人贷款不良率为1.5%,其中,个人信用卡贷款不良率为1.6%,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为0.3%。如果同时参考2019年普惠小微金融贷款的不良率3.5%,则可以推算个人经营类贷款的不良率可能较高。据此估算,截至2021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个人不良贷款余额将超过1万亿元,其中个人经营类和个人消费类不良贷款余额较高,个人住房抵押不良贷款余额相对较低。
个贷类不良资产处置的难点
从实务来看,个人贷款类不良资产(以下简称“个贷类不良资产”)处置存在以下难点:
第一,个贷类不良资产具有单笔金额小、借款人众多、信息变更频繁、地区较分散的特征,这要求处置机构具备对信息深度挖掘和持续追踪的能力。个贷类不良资产处置主要依靠银行自身、信用咨询机构、服务合作伙伴等提供的借款人信息数据,开发运行信息系统和建立专有消费者档案,进行项目可回收情况评估和催收决策分析。若在催收过程中出现消费者信息变更频繁、联系中断、违反支付计划、支付意愿下降、跨地区流动、破产申请增加或破产制度调整等情况,将对此类业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个贷类不良资产催收成本较高,特别是无抵押物的信用贷款。处置机构在处置个贷类不良资产时,通常不仅需要配备专业人员自行催收,还需依托外包催收机构并支付相应费用,如遇法律诉讼,还需按合同支付相应的律师费等。从个人信用卡不良贷款的催收情况来看,催收佣金率与个人信用卡不良贷款的逾期期数、回收比例等指标成正比,一般催收佣金率为10%~30%。对于逾期1年以上的贷款,催收佣金率甚至超过50%。
第三,不同类型个贷类不良资产的回收周期差异较大。从个贷类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周期来看,个人信用卡贷款、个人消费信用贷款以及个人经营信用贷款的发行周期多为2~3年,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等抵押贷款的处置往往涉及诉讼流程,因此其发行周期多为5年以上。
个贷类不良资产的回收率与主要影响因素
抵押物是个贷类不良资产回收率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对已发行个贷类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预期回收率的统计,个人不良抵押贷款的预期回收率高达62.91%,个人不良信用贷款的预期回收率仅为14.19%。在个人抵押不良贷款中,个人住房抵押不良贷款的预期回收率平均为70.92%;个人经营贷款以抵押贷款为主,其不良贷款预期回收率平均为48.3%;个人消费抵押不良贷款的预期回收率为74.74%。在个人信用不良贷款中,个人消费信用不良贷款的预期回收率为20.07%,个人信用卡不良贷款的预期回收率仅为13.6%。
由于目前政策层面仅将个人消费信用贷款、信用卡贷款、个人经营信用贷款等纳入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试点范围,因此可以预见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资产包价格应在2折以内。从银登中心公布的批量个人业务本金回收率变化趋势来看,2021年四季度和2022年一季度的转让价格已处于上述区间。若考虑银登中心挂牌个人不良贷款的逾期时间相对较长、债务人平均年龄较大等不利因素,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资产包的转让价格仍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显然,是否有抵押以及抵押物情况决定了个人不良贷款的回收率高低。有抵押的个人不良贷款回收率要高于信用贷款。住宅类房产和商业类房产的司法拍卖成交量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从成交率及成交价格来看,住宅类房产的回收情况好于土地和工业类房产,商业类房产的回收情况较差。
逾期时间和逾期金额等是决定个人信用卡不良贷款和个人消费信用不良贷款回收情况的主要因素。以某股份制银行个人信用卡不良贷款回收情况为例,逾期时间在12个月以内的回收情况较好,其回收金额占个人信用卡不良贷款全部回收金额的80%左右。由此可见,个人信用不良贷款回收周期较短,一般回收主要集中在第一年,不良贷款逾期时间越长,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就越低。而从逾期金额来看,未偿本息余额越大,越有可能超出借款人的实际偿还能力,偿还意愿也越会受到影响,最终回收率也越低。
此外,信用类不良贷款回收率受催收政策的影响较大。这类项目回收主要靠外包催收。自2019年以来,整个催收行业的政策环境收紧,催收风格相对谨慎,商业银行信用类不良贷款的回收率也呈现明显下降态势。
个贷类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
从个贷类不良资产证券化募集说明书披露的商业银行个贷类不良资产处置回收信息来看,商业银行主要采用自主催收和委托催收相结合等模式,同时借助法务诉讼和“互联网+”等方式提升处置效果,对于无法回收的部分,则采用核销的方式从利润中直接予以注销。
对于有抵押物的个贷类不良资产,商业银行主要采取自行催收方式。商业银行对抵押贷款的回收处置主要依赖内部分支机构来完成,且个人抵押不良贷款后续出现贷款升级的比例较高。以某国有大行披露的个人住房抵押不良贷款处置情况为例,整体的贷款核销规模仅占5%左右,现金回收规模大约占20%,贷款升级的占比达到75%左右。
对于个人信用卡不良贷款,商业银行普遍采取“总行+分行”和“内部+外部”的催收方式。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催收体系相对完整,对信用卡不良贷款的催收会采用内部分支机构与外部第三方催收机构相结合的方式。而股份制商业银行普遍安排内部电话中心对逾期小于90天的个人信用卡不良贷款进行统一催收,而对于逾期超过90天的个人信用卡不良贷款则主要借助外部催收机构进行。催收机构通常按照2~3个月的催收周期,根据分单地区催收件量、外包公司清收率、催收服务品质、催收资源配备等情况,调整外包机构催收件的分配额。如果在委托期限内催收无果,将收回委托业务或更换催收机构,以确保委托机构工作成效达到预期水平。对于涉及采用法务催收处置方式进行回收的个人信用卡不良贷款,则主要由商业银行委托律师事务所,通过司法诉讼进行催收。
资产管理公司开展个贷类不良资产业务的思考和建议
资产管理公司(AMC)是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的重要参与机构。为更好地开展个贷类不良资产批量转让和处置业务,建议AMC从以下三方面发力。
第一,多措并举打造业务先发优势,谋划个贷类不良资产收购与处置业务发展策略,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一是建立专业化团队,对个贷类不良资产业务的尽职调查(以下简称“尽调”)、估值、处置、风险控制和合规等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积极构建和完善相应的内部制度体系。二是启动与个贷类不良资产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系统建设。与对公类业务相比,个贷类不良资产项目涉及的贷款项目多、金额小,需要更加强大且安全的信息系统提供支撑。同时,要建立消费者财务困境数据库,加强对个贷类不良资产处置的信息支撑。三是借助个贷类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等公开信息,加强对消费者消费行为和个贷类不良资产处置估值体系的理论研究与产品开发,提升个贷类不良资产包的定价能力。四是重点探索从尽调、收购、处置到催收的个贷类不良资产业务快速响应机制,以适应个贷类不良资产(尤其是信用类不良贷款)对催收时间和处置政策依赖度较高的特点。
第二,要建立高效稳健的催收机制。个贷类不良资产处置业务是非常精细的工作,要充分利用好现代科技。从短期来看,考虑到个贷类不良资产处置业务的劳动密集型特征,AMC可以委托商业银行及第三方机构开展相关的清收业务。从中长期来看,AMC有必要及早布局个贷类不良资产处置催收团队与系统的构建,一是要以金融科技为统领,建立自有的外呼中心及外呼策略管理系统,通过管理和培训专业团队、优化催收决策模型来提升催收效率。二是借鉴商业银行经验,构建一整套对第三方催收机构的高效管理机制。参考各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委外催收实践,AMC可对备选催收外包机构以及诉讼外包律所开展尽调,从备选机构的基本概况、组织架构、专业程度、历史业绩等方面开展评审并确定聘用对象和催收策略。三是关注个贷类不良资产处置中可能存在的合规风险。AMC要加强对聘用机构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构建包含回收金额、外包服务品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多方面的综合考核体系,以提升催收质效,增强合规风险管控能力。
第三,要发挥个贷类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优势。AMC开展个贷类不良资产批量收购和处置的交易结构比较接近个贷类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业务结构。此外,个贷类不良贷款具有较强的分散性和较大的现金流风险,具备较好的资产证券化基础。AMC可以个贷类不良资产的批量收购试点为契机,探索个贷类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